清晨七点,郑大二附院门诊大厅的自动挂号机前已经排起了长队。我整理好工作牌和随身包,准备开始一天的陪诊工作。这个印着"贴心护工"字样的蓝色工作牌,已经陪伴我走过2个春秋。记得刚入职时,老师跟我说:"在这里,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带路,更要成为患者就医路上的贴心人。"
第一次真正理解郑大二附院陪诊服务的意义,是在心内科候诊区。那天陪着一位从周口来的老大爷,他手里攥着五六张检查单,眼神里满是迷茫。我带着他从3楼心电图室到负1楼CT室,路上顺便解释了为什么要先做空腹血糖。大爷后来对护士说:"这闺女把医院的'密码'都告诉我了。"其实,这只是郑大二附院陪诊服务最基础的工作。
我们的随身包里总是装着几样"法宝":病历夹(防止老年患者遗失检查单)、科室分布图(自己手绘的简易版)、还有一包纸巾。最常用的是那张写着各检查项目注意事项的小卡片——很多患者分不清"超声"和"彩超"的区别。上周在B超室外,一位阿姨看着我的工作证问:"你们陪诊员是不是医院的活地图啊?"我笑着指指卡片:"这是郑大二附院陪诊服务的秘密武器。"
午休时间最喜欢去门诊二楼的连廊。那里阳光很好,常有患者家属在等报告。上个月遇见个从新乡带母亲来看病的年轻人,他蹲在墙角查手机导航的样子让我想起刚入职时的自己。我帮他梳理了下午的检查顺序,告诉他怎么在自助打印机上取报告。他说没想到郑大二附院陪诊服务连这些细节都懂,其实我们只是比患者多走了几遍同样的路。
最近开始带新同事,我教他们的第一课是记住各楼层饮水机的位置。就像昨天在放射科,等着做增强CT的大叔紧张得直搓手,我从护士站接了杯温水给他,顺便讲了检查时的注意事项。这些小事从来不会写在服务手册里,但正是这些细节,让郑大二附院陪诊服务有了温度。
下班前总要绕到自助服务区转一圈。常有患者对着机器发愣,我们就教他们怎么用电子医保卡查询结果。有位大姐拿到检查单后突然红了眼眶:"在县医院从没遇到过这么周到的帮忙。"我想,这可能就是这份工作最好的回报——让偌大的医院不再那么陌生可怕。就像门诊大厅那盆永远绿意盎然的幸福树,我们这些陪诊员,也不过是想为来看病的人撑起一小片阴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