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七点整,云大医院门诊楼前的银杏树下总飘着茶香。那是保安杨叔的茶摊,也是我们昆明云大医院陪诊员的集合点。记得带第一个患者时,杨叔递给我保温杯:"小姑娘,记住咯,陪外地人看病要先暖胃,高原反应最会伪装成头晕。"

白大褂上的三道痕
我的工装口袋永远别着三样东西:
-
氧气袋试用装(给高原反应的患者应急)
-
双语就诊卡(汉彝双语对照)
-
紫外线指数便签(提醒皮肤科患者防晒)
上周遇见个从香格里拉来的藏族阿妈,她指着我的工作牌问:"昆明云大医院陪诊服务,是不是就像转经筒上的绳子?"我这才明白,在她眼里,我们就是引导就医方向的牵引绳。

正午时分的方言课
12:30-13:30是门诊人最少的时候。我常在儿科等候区教外地家长说昆明话:"检查"要说"瞧单子","抽血"叫"扎手指"。昨天有个四川妈妈现学现用,逗得哭闹的孩子破涕为笑。这些细碎的本土知识,正是昆明云大医院陪诊服务最特别的温度计。
日落后的长椅会议
最喜欢急诊科后面的老樟树。昨晚陪着个急性肺水肿的贵州大叔,等CT时他教我认苗药:"你们医院墙上画的火草花,在我们那儿能治咳嗽。"月光下,他手机里存的药方照片闪闪发亮。我突然懂了,昆明云大医院陪诊服务不只是带路,更是不同民族医疗智慧的摆渡船。
今天新来的实习生问我为什么总带着润喉糖。我没告诉她,这是为了给问路的老人慢慢解释时,不让干哑的嗓子加重他们的焦虑。就像住院部天井里那株山茶花,最普通的存在,往往藏着最踏实的陪伴。云大医院陪诊服务可通过微信公众号“贴心护工”在线预约,本地专业陪诊师一对一服务,就诊更高效,服务更贴心!